問候台灣 - 與部落孩子共舞 / Day 2

小記

台灣時時刻刻都充滿著溫暖的人與熱情的心,
而在都市的生活裡,冷漠是生存的工具,
或許我們都應該將花東的純真印在心上,
時刻提醒自己勿忘本心。

問候台灣人

拉勞蘭小米工坊 - 用小米傳遞傳統的堅持

採訪記者手記

拉勞蘭部落故事

拉勞蘭是排灣族跟阿美族的混合部落
土生土長的排灣族族人有將近20年的時間,都學習與穿著阿美族文化與服飾
到了1994年才開始找回自己的文化

這裡是最早將部落發展與小米復耕結合的部落,
種植了12個品種的小米,自行研發20多種小米相關產品,
在產業之中,更深層的意涵,是傳遞原住民傳統文化。

小米產品的成功,讓種植小米成為族人最愛的工作。


新香蘭教會 - 部落style與信仰的交融

採訪記者手記

新香蘭教會位於太麻里鄉新香蘭的教會位於小米工坊上方,
教會由教友以漂流木、石板,共同建造而成,
結合排灣族傳統圖騰、歐式建築。
教堂主十字架藏有"榮耀歸主"四字。


三和國小 - 清爽帥氣的跳鼓陣

採訪記者手記

民國49年成立,民國57實施九年一貫教育,更名為台東縣太麻里鄉三和國民小學。
因國小地處閩南社區,有百分之95是閩南族群的學生、5%是原住民,
十年前推廣一校一特,學校選擇鼓陣做為特色,已有15年歷史。

三和國小特點

1.擁有台灣民俗的跳鼓陣校隊、全台東唯一西式打擊樂器為主的學校。
2.雖為偏鄉小學,但希望資訊不斷層。設計QRC、資訊網站。
3..課程融入在地文化,學校每年九月多就會有國慶鳥-灰面鷹過境,所以課程有特別介紹到灰面鷹;
東海岸特有的訂製漁網,也會融入課程中介紹


知本國中 - 跳出傳統新風貌

舞蹈隊簡介

知本國中原住民舞蹈隊以阿美族樂聲為發展特色,
歷年代表台東縣參加全國學生舞蹈比賽皆榮獲佳績,
今年更以取材自阿美族歷史上著名的大港口事件所創作的"戰舞傳奇",
於今年3月於22支競爭隊伍中脫穎而出,榮獲103學年度全國學生舞蹈賽特優

戰舞傳奇介紹

本齣舞碼旨在紀念阿美族的一段苦難歲月,以及先人在苦難中堅忍卓絕的精神。

在拓荒歲月中,阿美族人經歷外邦侵略、奴役、被迫遷移、流離失所之苦,
然而在那樣的困境中並沒有擊潰足人們的信心
阿美族勇士們不畏艱難展現勇敢和犧牲的生命力,
更激發阿美族女子為愛起身護位男性,剛強、舞動、互動、憐憫的生命韌性。

這樣一段鼓舞人心的歷史,使得族人們至今仍可以在困頓之時從中獲得生存的勇氣與信仰。
而透過吟唱、舞動,也傳達了對大地、對上蒼的生命禮讚。


賓朗國小 - 孩子們原始的熱情閃耀

編輯註腳

賓朗國小的美麗,在於人

學校的學生中原住民的比例占了三分之一,
隔代教養學生及單親學生的比例也偏高,
因此持續辦理特殊教育來協助並照顧學生們,

從民國六十年配合"台東基督教阿尼色弗兒童之家"收容肢體殘障學童開始,
一直到七十年肢障學童減少後改為照顧失聰學童,
到民國九十年狀況終於獲得些許改善,便轉為照顧單親及隔代教養學童,
老師們的用心良苦,能從孩子們臉上的笑臉看見。

而孩子們的笑臉,就是旅途裡最深刻的記憶,也是最美的風景。


關山國中 - 老校舍最後倩影

採訪記者手記

關山國中已建校50年,雖屬小型的偏遠國中,
仍不失為地方學子求知成長的美好園地,
國中三個年級共486名、原住民佔3分之1,
走進校園,映入眼簾的是大樹圍繞、清幽的中國式建築,學校擁有八棵,
被台東農業局認證為百年老樹的樟樹,
將於七月下旬進行教室改建,施工期預計一年。

我們來訪的這天,恰好見到50年老校舍的最後一面。


東竹國小 - 客家孩子與後山緊密聯繫

編輯註腳

東竹國小熱情迎接的表演,遠在北部編輯的編輯群一開始看得有些迷糊,
經過訪問團和當地人在臉書粉絲團的解釋,我們才明白,
東竹國小學生投入熱情練習的是八扛轎陣頭,
在花蓮南區從日治時期傳承到現在,
隊長拿著扇子,大家都在他一聲令下移動,
在拜訪當天,車隊成員也隨著隊長口令,跟著神轎手,前後左右跳起陣頭。


樟原方舟教會

採訪記者手記

當地的長輩從下午2點開始就在等車隊到訪,
其實我們對這樣的情況我們覺得很不好意思,
但是他們依然保持他們熱烈的心情來歡迎我們,
其實老人需要真正的關懷是甚麼呢?就是有人的陪伴。

來到方舟教會第一眼便住意到其建築非常特別,除了教堂外觀為方舟型,
更有彩色階梯、靈魂之眼牆飾等……所有事物都和聖經有關。
介紹教會前,長老還先用母語帶領大家禱告,
在長老的言語中,我們深刻感受到,
方舟教會在當地做為凝聚社群和信仰角色的用心,
為居民找到了地方認同與自信,
而台灣東部的部落中還有教會很多發揮了這樣的功能和角色,
他們都在為台灣付出,團結台灣的力量,
我們應該好好的去看這些地方,這正是台灣最具魅力的人文景觀。

編輯註腳

車隊的採訪組和編輯們分享了有趣的小插曲,
在台灣你好先前試拍探訪時,曾有工作人員和當地居民成為好友,
今天不僅被賜了原住民名字,還直說要嫁來這裡,村子裡很多人都是她的I-NA(媽媽。

聽見這段插曲,再望向照片裡長輩們禱告時虔誠的眼神,見到車隊時真摯的神情,
讓我們不禁讚嘆,一個部落的所凝結起的集體意志是多麼堅定且富含魅力。_

而這也正是台灣獨有的,溫暖的偏鄉文化所點亮的一盞燭光,孱弱卻燁燁生輝。

問候車窗外的如畫風景

大武鄉與大武海濱公園

簡介

大武鄉位於台灣臺東縣東南方,
背倚中央山脈,山地多平原少,
有原住民、閩南、客家、新住民等多元族群。

大武鄉早期為排灣族原住民的活動範圍,
舊稱「巴塱衛」,排灣族語意即「拿棒子打」,
日治時期,將此地易名為「大武」。

大武鄉有「臺東門戶」之稱,
無論向南或向北行,
是南迴線的中繼站,也是東遊最佳的休息站。


長濱鄉與八仙洞

簡介

八仙洞位在台東縣長濱鄉三間村面海的峭壁上,
為大約數百萬年前在海底火山爆發時所形成,
因地殼變動,現今皆散布於150公尺的山壁上。

八仙洞是火山集塊岩,岩性堅硬,
有數十個天然的海蝕洞奇景可供遊客參觀,
海蝕洞形狀隨著地質軟硬不均而不同,高度都大於十公尺。

洞穴生成的順序是由上而下,愈低的洞穴愈年輕,
大致有兩種外型,直立形與橫向半圓形。

由於洞穴被後人開闢神壇,因此命名帶有宗教色彩,
在此曾發現豐富的舊石器時代先陶文化,為「長濱文化」,
是迄今臺灣最古老的史前文化遺址 。


北迴歸線與北迴歸線碑

簡介

北迴歸線是北半球溫帶和熱帶的分界線,
全球有九座北迴歸線標碑,在臺灣就有三座,
分別位於嘉義水上、花蓮的舞鶴及花蓮的靜浦。

園內設有一個白色日晷造型的標誌,
四週立有中國傳統觀察天象的4種代表動物,
分別是東蒼龍、西白虎、南朱雀以及北玄武


石梯坪

簡介

石梯坪位在花蓮縣豐濱鄉石梯灣的南側尾端,
整個區域是一個面積極大的海岸階地,
海蝕地形發達,尤其壺穴景觀堪稱台灣第一。

石梯坪海岸蘊藏著豐富的珊瑚礁群和熱帶魚群,
潮間帶上與潮池,生長著各式各樣海洋生物,
使此成為觀察潮間帶和潛水、磯釣的絕佳場所。


花蓮大灣休憩區

簡介

大灣休憩區是全台灣最著名的賞景地,
有著高低起伏蔚為壯觀的風光水色,
山綠水清,空氣新鮮。

results matching ""

    No results matching ""